今天是:
您可以选择访问: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文史工作>>正文
腾冲有个清水乡
2014-12-08 14:01  

 

   

  在腾冲城西南,有个乡叫清水乡,乡不大,眼下的名气也不大,但如果你仔细了解了这片天地,你会突然惊奇地发现,这里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值得人们去寻幽探奇,值得人们去深入了解,更值得今天的人们去借助她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去开拓自己理想的人生项目。  

  早在二百多年前,清水乡的称呼叫清水朗,其称谓源自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腾越(今腾冲)知州屠述濂所修地方志《腾越州志·疆域》,其含意就是玉泉清澈,光线明亮的地方。历史上,这里便是腾冲的高腴之区,田土肥沃,民风纯正,民亦富庶。据史料记载,清水乡的陈、冯、周、李等主要姓氏的始祖,原籍为江南直隶庐州府合肥县等地,均为明朝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公元1368~1379年)间受命军屯戍边而来,之后安家置地于清水乡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清水乡距腾冲县城仅 12公里 ,这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历史上就曾有诗人赋诗道:清溪杨柳小桥头,路转山环境自幽。三五人家图画里,当年有客凤池游。清水全乡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452户,16580人。这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闻名中外的热海温泉就座落在清水乡境内,是集旅游、疗养和科考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领略大自然的奇异壮美。这里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历史上,古代的四大关隘之一的镇夷关(当时称为合泽关。其余为马面关、猛连关、古永关)也座落在清水乡境内,它是历史上腾冲人出走缅甸八莫、密支那的主要通道。当年商旅往来不停,货物运输频繁,清末民初腾冲的十四路马帮中的大马锅头就出自清水乡,李植五、周家宾、周家芹、兰大恩、陈自杰、尹彩成、张德良等清水人都是从事运输的大马锅头,都各自养有运输货物的骡马达百匹以上。民国初年,为适应物资流通的需要,由县商会牵头,与当时的清水、勐连、龙江、荷花、小西、下北、固东、上云、中和、大董、平山、九保、罗新寨、城关等十四路马帮协商,组成腾冲县骡马运输同业公会,选出的首任马柜主席就是清水乡人李朝俊。据出身于腾冲商界世家、解放后担任腾冲首届商人联合会副主席的黄槐荣先生介绍,担任马柜主席的人,除了本身需要养有骡马百匹以上的大马锅头外,还要在马帮中有威信,急公好义,在商界中享有信誉,无论承运何等贵重的商品,都要保证无丢失和短缺事故的发生,都需要做到单、货相符。此外,马柜主席还要代表全体马帮对外协商一些大的事宜,如解决争执,出面与过境的土司协定保证骡马过境安全的岗钱,代表全体马帮接受海关监管,教育约束凡走国外的马帮,骡马出入境需做到不做违禁走私的事情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柜主席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继李朝俊之后,担任过腾冲马柜主席这一重要职务的还有陈自杰、张德良、瞿思安等人,他们都是清水乡人。他们指挥的大马帮,除平时承运腾冲各商家商号的商品外,在国家危难之时,还不计个人得失,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过重要贡献。如抗日战争时期腾冲沦陷后,马锅头们冒着生命危险,到腾冲城郊的观音塘、和顺、绮罗抢运物资商品到保山。1944年腾冲反攻作战时,以清水乡人为马柜主席的大马帮投入大批骡马,为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北抗日县政府运送粮秣,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和生命危险,艰难无畏地奋进在崎岖泥泞的道路上,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这些知名的大马锅头中,由于他们长期与各地的大商家交往,相互之间建立了感情,并且从承运商品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内外商情,进而自己也逐步积累资金兼营起买卖,在运输兼买卖的过程中逐渐转身变为大老板,如清水人李植五、尹彩成等人最后都成为了花纱行业的大商家,成为了腾冲商务史上能够载入史册的有名人物。此外,历史上的清水人还敢为人先,走出国门,进入缅甸及东南亚地区从事商品贸易,有些人便定居在国外成为华侨。现在缅甸曼德勒云南同乡会任职的就有不少清水人,如担任云南同乡会理监事会组长的瞿思爱、陈德番、杨名启等,他们都是靠着自己多年的艰辛努力和奋斗,在披荆斩棘中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和成就,并为居住国和腾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由此可见,历史以来的清水人既爱国爱乡,又有经济实力,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还产生出了一批在腾冲商界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如今,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运输替代了古老的马帮运输,云南唯一的县级机场腾冲机场就建在清水乡,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口岸机场,她将为云南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功能,积极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全面交流,共同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清水乡不仅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早在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水乡就办起了义学,并得到时任腾越州知州,后升任云贵、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伊里布的捐助。之后的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时任腾越厅同知的陈宗海又拔田支持设办清水新义学,可见清水乡的学校教育源远流长,村民重视文化教育的历史十分悠久。  

  而宗祠文化也是清水乡又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历史上,清水乡建立有五个宗祠,分别是位于陈家寨的陈氏宗祠,位于冯家营的冯氏宗祠,位于沙坡的周氏宗祠,位于王家营的两个李氏宗祠。宗祠也叫祠堂,是同一家族祭祀祖宗和商议族间大事的地方。如今宗祠已成为乡村辉煌的文化艺术瑰宝,成为当地历史上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的见证,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传统宗祠文化不可多得的建筑实证,成为了我们今天开展文化旅游,供参观者前往观光的古迹佳境。此外,清水乡的陶瓷也曾颇俱声名。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戴启仁就曾集资一万龙元,成立源兴瓷业公司,并任总经理。当时清水制造出的瓷器形态多样,品相优良,产品远销缅甸及沿边各县。在清水乡,还有颇俱特色的佛寺建筑和名碑古墓,其中有位于刘家寨,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佛教寺院忠孝寺。有位于良盈村芭蕉关,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平安寺。有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名录,始立于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朱新街中部西排的禁赌防盗碑。有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国务总理农商总长李根源题书的清江仁斋先生故里碑。有位于良盈村镇夷关自然村的江舻墓等,这些沉淀着时间和沧桑的寺观庙宇和名碑古墓,像一个个生动故事的结局,静静地等待着今天的人们来细细品味和阅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舻墓的主人江舻先生。这是一个值得清水人、腾冲人怀念其斯人、崇敬其斯人、弘扬其精神的历史人物,特别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反腐倡廉的今天,江舻的事迹和精神理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成为腾冲公职人员学习的楷模。江舻,字济占,号仁斋,清水乡镇夷关人,出身耕读世家,自幼聪明,十余岁时被其父江九煜送到和顺乡中天寺书馆,受业于和顺乡乾隆丙午科(公元1786年)举人寸式玉门下,清代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辛酉选中进士,是腾冲明清科举考试以来被朝廷选拔出来的六进士之一(其余为明穆宗隆庆时的陈彝典,明思宗崇祯年的胡琏、胡璇,清嘉庆年的许尔超,和江舻之后的光绪末年的寸开泰)。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开始创立,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年之久,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虽有弊端,但不失公正。莘莘学子想要考中进士,实则比登天还难,因为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但同时也是仕途上飞黄腾达的起点。要想获取此功名,须长年累月忍受夜冷凄凉,孤灯昏暗,影单身孑,苦苦攻读的艰辛和磨难,历经无数风雨沧桑,才有希望到达科举考试的塔尖。正如江舻后来在诗中感言:飞檄遥驰驿远通,速如星火势如虹。多才济济登贤路,宛若鸿毛遇顺风。另一首诗又这样写道:杨柳东风快著鞭,京华此日萃群贤。头街多少登龙客,谁是蓬瀛第一仙。而得知自己金榜题名时,江舻则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这样赋诗道:金帖初传第一封,欢声雷动听雍雍。当年不识云中物,此日方知果是龙。而置身远离中央王朝的极边之地的腾冲,江舻能够挤身全国十万进士之列,其聪明才智是着实令人敬佩的,同时也显示出清水乡历史以来重视文化教育的最大成果。清代进士授职的结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则根据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所得等第,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然后自己到各地去赴任。江舻被选拔为进士后,先到山西怀仁县任知县,后又调任绛县任知县。山西怀仁县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清时隶属大同府,该县历史悠久,地势险要,有古战场之称。当地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太行山之末,中条山之首,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史称古绛。《史记》记载,晋平公称绛县,这是作为区域设置的最早称呼。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作为出生于历史上就颇俱声名的极边第一县的腾冲清水人,当时朝廷在人事安排上是否有所倾向,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将江舻安排到怀仁、绛县两县任职,不能不说朝廷督抚(注:清代州县官的顶头上司,州县官分发到省之后,是由督抚委任的)对江舻这个贤才是倚重的。而江舻在其任上也不负皇恩浩荡,他以儒家名教为行为准则,以忠君爱民,严以自律为立身之本,居官清廉,对下仁爱,为民做事,造福乡梓,得到治下百姓的广泛爱戴,被当地民众誉为青天。由于想竭力以报百姓之恩,过于劳瘁之故,嘉庆年间江舻不幸病逝于绛县知县任上。江舻去逝后,人们才发现他囊橐萧然,即装银钱的口袋空空如也,方知此官生前两袖清风,十分清廉,以致死后其子竟无力运其父亲的灵柩还乡。绛县民众面对这样的青天,不禁感动万分,于是纷纷解囊相助,才使其子将父亲江舻的遗骸运回故乡腾冲,归葬于清水乡良盈村镇夷关自然村南面大尖坡北侧的台地上。古籍载,江舻灵柩离开绛县时,全城百姓舆榇出城,父老断竹烧钱,有泣下者。非有惠政及民,乌能兴感如是耶?灵柩运回腾冲清水后,因家中清贫无产,子孙也只能将江舻草草安葬。如今的江舻墓依然是土冢一座,荒草凄凄,未砌一石一碑。后人有诗曰:山周水合镇夷关,行过桥头立马看。偶忆绛州江大令,青天民颂好清官。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对江舻也心生敬仰,并为其写了不少赞颂的诗文,其中一首诗这样写道:古寺中天寺,德山作道山。广栽桃与李,花开镇夷关。表达了对江舻的高度赞扬。并于1929年在镇夷关石桥边竖立清江仁斋先生故里碑,以示永远缅怀和纪念。江舻生前政绩斐然,官声卓著,而且文采超群不凡。然而死后却一杯黄土掩埋,土冢荒草,风雨凄凄,实则不公不正,令人心酸。对此,我万分感慨,清水乡出了如此好的守廉循吏,这不仅是清水乡的骄傲,也是全体腾冲人的骄傲。江舻故居和江舻墓应该引起各方重视,尽快加以修缮,使其成为腾冲又一引人瞩目的参观去处,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和全省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的基地。  

  清水乡的历史是悠久的,清水乡犹如一本内涵浓厚的书,令感兴趣的人越读越有味。清水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是一座有着长期文化积淀的村落博物馆。是具有开发价值和开发潜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地。  

  最近十年来,清水乡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乡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乡容乡貌焕然一新,已成为腾冲对外开放的一道窗口,并在2013年被腾冲县委、政府确定为腾冲茶文化特色小镇进行投资建设。清水乡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茶文化旅游业和其它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充分发掘、继承、弘扬清水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同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的关系,使之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我相信清水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清水乡这颗古老的明珠一定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乡村的榜样。  

   

 

 

 

【打印此页】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57365com 主办

    运营维护:腾冲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晨光文化传媒